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动态 > 正文

同学,送你一个“毕业季”防诈骗锦囊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4-13 】

大学生因长期处于校园环境,缺乏社会经验而容易上当受骗,成为诈骗分子垂涎的“香饽饽”。每年6-9月,是针对毕业生通讯网络诈骗案件的高发时期,因此,毕业生如何防范诈骗,保护自己免遭财产损失,成为课堂之外的另一门“必修课”。

一、防范毕业生求职骗局有哪些?

1.联手诈骗。

劳务诈骗机构与皮包公司、骗子公司联手,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各种费用,多家公司会互相推荐求职者,或狼狈勾结或实为同一老板。

2.引诱诈骗。

把诈骗作为一门生意来经营。招聘时开出空头支票,口头承诺何时上班月薪多少,引诱求职者上当,但根本没有想着去兑现特别是那些招聘文员、财务、司机等工种的,只要交钱,来者都能应聘上。招人进来以后却要求高价买下所谓的会员卡或者劣质的化妆品、补品、保健用品、小电器等产品,再由应聘者自行销售。应聘者根本完成不了定额,此时,他们再借故炒人,让求职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3.游击诈骗。

他们租用酒店、招待所或写字楼,诱人上当后捞一把就走,特点是花言巧语骗进来,恶言恶语打出去。

4.假证诈骗。

用无效或假的营业执照、许可证来骗取求职者的信任,甚至于有不少已被吊销的执照仍在市场上“借尸还魂"。

5.培训诈骗。

一些非法培训机构、以职业培训并安排工作为名,收取500元至2000元不等的培训费用,或卷款潜逃,或不安排工作。

6.求职贷诈骗。

一些无良公司以高薪诱惑学生,让学生接受“岗前培训”,而“培训费"则是通过信贷机构借款。一旦毕业生接受“培训”,信贷机构放了款,毕业生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同时还承担高额的“咨询费"服务。

二、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如何防止被骗?

1.正确选择求职渠道。

一定要多利用学校、政府提供的招聘平台和信息,对于网络招聘或其他非正式渠道获得的就业信息,需注意调查其其真实性。

2.选择慎重对待外出面试。

要对应聘单位作详细了解,如单位业务范围、规模、地址、各种联系方式(尤其是固定电话)、官方网站,以及招聘条件、招聘流程、报到程序等情况,必要时可向单位所在地的工商部门求证其合法性。

在外出参加单位面试时,应将面试地点及时间、对方及自己的联系方式、行程安排等信息告知家长和学校(尤其是辅导员、同学)并保持联系。

选择在应聘单位正常上班时间接受面试。

个别不法企业通过虚假招聘获取毕业生个人信息,并蓄意诈骗。毕业生应保护好个人信息,尤其是家庭电话、家庭详细情况等。

3.不要轻信所谓的电话面试。

如条件允许,毕业生可进行实地考察,或委托在当地的亲戚朋友、同学进行实地考察,面试时最好结伴前往。对于公司给出的联系方式是手机号的单位,要格外加以注意。

4.警惕收费陷阱。

正规企业招聘,基本不会收取毕业生的费用(报名费、培训费、体检费、服装费等),不会扣押毕业生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毕业生要谨慎分辨,如发现疑点,毕业生应果断拒绝。

5.警惕高薪陷阱。

如招聘单位承诺的报酬非常优厚、职位级别较高的,毕业生要提防其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一旦发现招聘单位有欺诈等违法行为,毕业生应马上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公安部门报警,寻求法律保护。

6.警惕校园贷陷阱。

如有企业或培训机构借承诺或推荐高薪岗位,要求学生接受“职业培训”,而“培训费”通过信贷公司借款,遇到这种情况,毕业生应高度警惕,谨防上当。

7.警惕传销等非法组织。

警惕传销组织。如遇到某个单位(甚至是某位很好的朋友、同学、亲人)对你非常主动,把加盟后的前景说得异常振奋人心,并要求介绍朋友或同学一同加入时,则要注意被骗而涉足传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