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招生就业  老品牌值得信赖!   合作交流  九五至尊VI   领导信箱  联系我们  老品牌值得信赖!  

首页 > 公告通知 > 正文

九五至尊VI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2020年)

时间:2020-10-21来源: 点击量: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0〕25 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0年山东省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鲁教职函〔2020〕11 号)文件要求,学院对照《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国教督办〔2016〕3号)指标,围绕办学基础能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自评。

一、学校概述

九五至尊VI 是山东省首所混合所有制普通高职院校,占地822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6561万元,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其中高职7830人。学校“围绕产业办专业”的专业群建设思路,开设航海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电子商务、空中乘务、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应用技术等等30个高职专科专业和部分五年制大专专业

九五至尊VI 在全国率先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探索,自建校以来,坚持办学制度创新,在院校整体、二级学院、公共实训基地三个层面开展了混合所有制办学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冲破了当前国家“非公即民”的职业教育办学制度范式,探索了一条“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职教改革之路,被业内称为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山海模式”,受到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动态》、山东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决策参阅》、《中国教育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推介,教学成果获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二等奖、山东省特等奖2018年1月学校牵头发起组建了全国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研究联盟,被推选为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已在潍坊、贵州、新疆组织举办了三届全国研讨会。2016年以来,学院先后为6所职业院校提供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方案,全程参与筹建、改制工作,涉及民办营利性、民办非营利性、公办混合所有制3种类型应用型本科、高职、中职、技工四类院校,涉资90多亿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3年,学院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引企入校落实育训并举法定职责,共引进社会企业资本9000余万元,共建了3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和4个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公共实训基地,初步形成集航海、航空、高铁、人工智能、国际海洋工程培训于一体的社会化培训格局,年培训规模3万余人次。其中航海类社会化培训规模2万余人次/年,规模全国第一。2015年开始,学校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探索本专科人才联合培养新路子,采取“2+2”、“1+2”两种模式,开展2个本科、3个专科专业的合作办学,探索了职业院校与重点本科院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路子。

建校9年来,学院以办学制度创新为统领,发挥混合所有制办体制机制优势,面向市场、面向企业整合资源、深化改革、提升质量,在服务潍坊企业升级、行业进步、产业转型中不断发展壮大,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办学基础能力

(一)多方筹措资金,提高办学经费使用效益

   作为一所混合制民办高职院校,学院的主要经费来源于学费和培训收入,为保障正常运转,在争取国家财政经费补助的同时,学校多方筹措资金,通过校企合作、社会融资等渠道解决经费短缺的问题。近三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分别为0.13万元、0.12万元、0.19万元,经过我校多方筹措,年生均教育经费水平保持在0.9万元以上,201720182019年学院年生均教育经费水平分别为0.96万元、0.93万元、1.02万,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顺利开展。


                                                    表1 201720182019年度学院办学收入情况

(二)加强软硬件建设,办学基本条件全面达标

学院占地面积547,69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4,003.95 平方米,其中,老品牌值得信赖! 及辅助用房面积128,425.85 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面积6,546平方米,固定资产41,974.56万元,其中老品牌值得信赖! 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每年增长近10%,目前为6,011.71万元。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老品牌值得信赖! 仪器设备值、生均宿舍面积均超基本办学指标。

(三)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信息化教学水平明显提升

2017年6月启动“网络无处不在、数据畅通无阻、应用安全可靠、服务贴心快捷”的智慧校园建设工程,依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实现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核心业务移动办公、信息设施泛在智能、校园安全动态感知的功能。目前,校园一卡通使用范围涵盖校内就餐、购物、住宿管理、图书借阅、上机上网,信息化管理范围包括行政办公管理、教务教学管理、招生就业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诊断与改进、网络课程及教学系统、教学资源库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校园门户系统等。学院以信息化带动教学现代化,所有课堂教学均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化、网络化,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不断提升,在省信息化教学大赛及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2017年获得省级三等奖3项,2018年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19年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三、“双师”队伍建设

(一)概况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94人,其中专任教师359人,占91.1% ;教辅及行政人员35人,占8.9%;外聘教师71人,学院师生比1:19.8

(二)教师结构情况

1.教职工职称结构。学院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教职工31人,占专任教师的8.6%;副高级职称教职工41人,11.4%;中级职称94人,占26.2%;初级及未评职称193人,占53.8%。

2.教职工性别结构。学院教职工中女性教职工171人,占43.4%。专任教师中女性教师151人,占42.1%。教辅及行政人员中女性教职工20人,占57.1%。

3.专任教师学历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128人,占35.7%;本科学历221人,占61.6%。

4.专任教师年龄结构。专任教师中,30岁以下教师126人,占35.1%;30-40岁教师146人,占40.7%;40-50岁教师58人,占16.2%;50岁以上教师29人,占8%。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养及教学水平

学院落实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借助省培、国培及行业培训平台,加大教师培养力度,2019年国培的人数为14人,省培的人数为29人,教师参加行业培训人次30人次, 1+X证书制度试点师资培训100人次。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学校组织学校80余名教师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全部取得合格证书。

制定了《九五至尊VI 骨干教师梯队建设实施意见》,制定和完善职称评价体系建设和教师梯队结构;指导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3年),鼓励青年教师访学研修,2019年学院公派出国留学1人,评选专业带头人12人,课程主讲教师10人,“金牌教师”9人。

(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发挥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优势,共建航空学院、京东·新迈尔电商学院,并创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师资由“双师型”向“混双师”转变,即公共课、专业基础课教师由学院聘任的具有丰富理论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专业课、实践课由持有执业资格证书并具备较高实践操作技能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院负责身份管理和基本工资,企业负责岗位管理和绩效工资,做到企业技师与学院教师、企业导师与学院导员、全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三个结合”,充分发挥了校企双方人力资源共享优势,真正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

(五)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学院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实际,聘请了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充实兼职教师队伍,给专任教师带来生产一线的新工艺、新技术,弥补专任教师专业实践经验不足的软肋。三年来,学院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98.94万元。其中,2017年学院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14.22万元,2018年学院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48.14万元,2019年学院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36.58万元(见下表)。

四、专业人才培养

(一)专业结构不断优化,课程建设取得良好成绩

学校围绕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按照 “一海、二港、三配套”的思路,在突出航海类、港口类、海洋类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加快涉海配套专业的建设。目前开设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港口机械应用技术、烹调工艺与营养、机电一体化技术、物流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空中乘务等 30个高职专科专业和部分五年制大专专业。为支撑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坚持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形成以航运类为主体,以应用技术类和运营服务类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专业群布局。

学校全面优化专业结构,突出海洋特色,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并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变化进行专业动态调整。截至目前为止,学校已牵头开发山东省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航海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山东省中职轮机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优化资源配置,分别对接“十强产业”之现代海洋、高端装备、精品旅游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组建航海技术、机电工程、邮轮运营服务、电子商务、人工智能、财经商贸专业群6个专业群,调整专业群布局。其中,航海类专业群获批“山东省第三批高职院校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

以岗位面向为基础,架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岗位群,剖析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岗位工作与校内课程的对接,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并重视职业文化素养的熏陶和提升。截至目前,学校已经建立28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8年度评审通过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强化内涵建设,学校依据国家和省级相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行业特色的创新模式,以下以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为例加以说明。

1.“校企共育、高度自主”的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优势,与潍坊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汇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中船重工、福田雷沃重工等合作企业共同进行职业岗位与人才需求分析,打造“校企共育、高度自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培养“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制订培养方案、确定教学内容、开发课程与教材、参与教学过程、制定课程标准、考核与评价学生、指导校外跟岗顶岗实习,培养出具备创新意识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学生在遵循相关规章制度前提下,可有高度自主选择权。第一学年,学生以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的学习为主;第二学年以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为主;第三学年以“跟岗、顶岗、定岗”的形式强化专业实践技能为主。重视行业企业文化与人文素养教育,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课岗融通的“三段递进式”课程体系创新

按照典型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需求,融入企业生产标准,以培养“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结合学分制实施方案,将岗位能力分析确定的专业课程根据内容进行整合,在突出职业能力培育的同时,注重引入人文修养与职业文化素养的相关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专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课岗融通的“三段递进式”课程体系:分为突出人文素养以及职业素养等培养的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本能力),强化职业技能的与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能力),以及注重行业企业职业特色熏陶的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拓展能力)3段能力培养课程。

3.开展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教学

依托校内外实践场所,重构实践教学任务。走进行业企业一线,按照接近生产实际状况,充分利用社会各类企业的教育资源,明确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将相应的行业国家职业职业资格资格认证的所要求的相关课程内容融入实践教学内容中,基于工作过程分析岗位需求,选取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设置实践教学任务。

以实践任务为导向,合理制定课程的实践技能操作标准。研究制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目标相统一的理实一体化实践课程标准,确定课程实践目标与作用、课程教学实践具体内容及组织、实践操作要求、实践操作考核与评价、教学保障及实施建议。目前正在按照“理论(50%)+实践(50%)”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考核评价。

(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学校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立足于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厚实的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近年来,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大赛中不断取得佳绩。

(四)发挥混合所有制优势,校企合作育人取得新成效

发挥混合所有制优势,构建校际、校企合作办学新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2018年,学校发挥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优势,与香港瑞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广嘉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850万元,引进爱尔兰国家海事学院师资,共建国际化、股份制的海洋工程(OPITO)公共实训中心。目前,合作办学协议已经签订,爱尔兰国家海事学院师资已经落实,相关设备已经购置,集学习、培训、住宿于一体的智慧海洋服务大楼已动工建设;学校与特大型央企招商局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一体化育人,联合举办航海技术等专业定向委培和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效模式。学校航海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在2019年成功立项山东省教育厅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与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梆梆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与广东汇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共建“智能制造专业群”等。

(五)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元共建公共实训基地

学校积极对接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先后引入社会资金共计一亿零五百余万元,开展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15年,学校引进北京东方通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2700万元设备,共建航空学院和北方航空高铁公共实训中心;2016年,学校引进京东集团与新迈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1400万元设备和软件,共建京东校园实训基地和京东·新迈尔电商学院;2018年,学校引进广东汇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1783万余元设备,共建汇邦智能制造(北方)公共实训基地2018年引进北京梆梆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投资850万元共建人工智能学院,开展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和安全技术与管理两个专业的校企合作;2019年,与香港瑞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广嘉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爱尔兰国家海事学院共同投资3860万元,共建国际海洋工程(OPITO)公共实训中心,开展国际化标准的海洋工程专业人才的培训。

五、学生发展

为了让每位学生拥有双证书、多证书,让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实现“一专多能、一人多证”,以便在毕业后拥有更广阔的就业选择面、更好的适应性,同时获得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九五至尊VI 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实施“双证融通”,确保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一)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学校以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导向,立足学校涉海类骨干专业优势,发挥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优势,整合学校实训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现有航海公共实训基地、国际海洋工程实训基地、北京通航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运营管理基础上,探索职业教育培训社会化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服务体系,搭建技术技能平台,增开培训类别和项目,提高学校办学影响力,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学校航海社会培训探索出以公司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年培训量达20000人次;学校国际海洋工程高端人才培训基地取得3个类别的国际资质认证,年培训量达3000人次;学校航空公共培训基地承担全国50余家院校的实践教学培训,年培训量达3000人次;学校专升本、X证书、计算机等级、专业技能培训、大学英语四六级培训已经承担部分政府再就业培训项目均大幅提升。学校培训规模与在校学生比例达2.3:1,社会培训规模达335000人日(其中,承担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民工培训达4400人日),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校2017届毕业生共计826人,全部为专科学历,分布于9个专业,生源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南等全国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属汉族、土家族、回族等8个民族。生源总量较上年同期增加357人,同比增长77.44%。实现就业775人,总体就业率为94.74%。

2018届毕业生共计1686人,全部为专科学历,分布于11个专业,生源主要来自山东、山西、四川、河北等全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属汉族、回族、土家族等12个民族。生源总量较上年同期增加857人,同比增长104.77%。毕业生实现就业1537人,总体就业率为91.76%。

学校2019届毕业生共计1958人,全部为专科学历,涉及14个专业,分布于6个二级学院,生源主要来自山东、山西、四川等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与上年比较毕业生人数增加283人,同比增长16.90%。共实现就业1912人,总体就业率97.65%,高于上年同期5.89个百分点。

(三)毕业生就业方式

学校毕业生就业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主要以劳动合同就业率为主,灵活就业和其他方式其次,个体经营、协议就业、应征入伍、自主创业、出国、升学等多种就业方式。近三年各个就业方式的就业人数和就业率如下表:

(四)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根据2017-2019年学校已就业毕业生的单位性质流向分布结果显示,企业是接收本校毕业生就业的大户,占70%-80%左右,主要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事业单位占比逐步提高,其他性质单位占比逐年缩小,党政机关比例较小。

六、社会服务能力

(一)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充分发挥学校专业教师的技术专长,通过教师团队、专业团队和名师工作室,为企业技术服务、业务指导、设备升级、产线优化、工艺设计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

1.成立大师工作室,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学校电子电气工程师张金源带领团队成立了山海船舶设备(电气)工作室,主要面向船舶电子电气设备的得研发和为学校周边港口靠泊的船舶提供维护保养和技术服务,目前已为天丰海运、潍坊福海航运等10多家航运企业,28条船舶提供了110多次的船舶维修、设备更新、故障排查和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其工作室研发的《主机遥控及监视报警系统》、《燃油粘度自动控制系统》等18台(套)高仿真实训设备,全部通过国家海事局的现场核验,完成了我校和其他航海类院校的设备升级换代并投入教学应用,实现经济效益105余万元。

2.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企业设备升级和效益提高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李述香教授研发的《测纬仪》已在纺织企业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并得到推广和应用,该测纬仪适应于各种梭式织布机,能及时检测纬线断线而自动停车,从而提高了织布的质量和产量,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有效地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投入市场之后,深受用户的好评,目前本产品已在高密、临朐、昌邑等多家老牌纺织厂使用,已投入使用600多台。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与北京众实迪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制开发的“手持式”张力测试仪是现代高新技术的一个融合体,它集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显示技术于一身,采用较高档的微处理器STM32进行简化设计、使数据存储容量大、测量速度快。测量前自动校准、数据批量显示。主要用于医疗、医药、动物学、生物学和高校等科研部门进行科学实验。

3.助推企业复工复产,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紧缺的人力资源,学校积极推荐导毕业生参加抗击疫情的生产性企业就业,截止到目前已向中国重汽、潍柴重工、上汽集团、鲁南制药、中船重工等重点企业推荐毕业生210余人。向歌尔声学、北汽福田、百世物流等近30家企业提供实习学生870多人,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同时有效的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二)社会培训助推经济发展,储备高技能人才

学院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优势,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以“以学生为本,服务社会”为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培训体系。 学院立足于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理念,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学院总体的办学体系中,逐步形成了全日制教育与职业技能协同发展的“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的发展格局。

2019 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共计 3000 余人次,其中完成在校生职业技能培训 1800 余人次,各类社会职业技能培训 1200 余人次。学校 2017 年至 2019 年连续三年被评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集体,多人荣获优秀考评员、优秀管理者、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三)强化海员培训工作,助力海洋强市建设

学院整合优势航海教育资源,不断完善航海实训基地建设,山海船员培训的品牌和影响力逐年扩大。自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航海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培训学员共开展各类培训 502 期,培训 14196 人次;面向海事部门和周52 边航运企事业单位派出700多人次教师和学生,参与港口消防、VTS 英语沟通指导、航海知识宣讲等活动;面向为周边中小学进行个人救生培训近 2000 人次。另外,依托航海实训基地建设的潍坊市青少年科普基地本学年承担了 1000 多人次的科普活动,传承航海文化、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目前,九五至尊VI 已经成为全国、全球知名的船员培训基地。全国各地众多贫困农民(渔民)、下岗职工、退役军人通过潍坊渠道实现了高薪就业,众多船员通过潍坊平台实现了职业成长,大幅提升了潍坊在全球航运界的知名度,为潍坊海洋强市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六、科研服务

学校强化科研项目管理,提升教育科研质量。教育科研是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科研的重点是课堂改革。学校紧紧围绕提升内涵建设,结合学院混合制办学特色及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其中冯小红老师主持的《高职院校齐鲁文化“一导二研三元八融”策略的创新与实践》课题获2019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高职高专院校类叁等奖。2020年7月,李泽萌老师申报的《高职院校人工智能专业多主体协同育人研究》获批2020年度山东软科学研究会“产教融合研究智库专项”课题。2020年8月17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了《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立项评审结果公示》,学院共有2项课题获准立项,其中1项为一般资助课题。我院2019.09-2020.08立项、在研的教育科研项目汇总如下。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努力方向

学院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积极更新理念,创新发展思路,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劳动教育、职业精神培养,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大幅增长,师资队伍规模逐年上升。如何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强化骨干教师培育,重点打造优秀团队,已经成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将引起学校的高度关注。

2.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随着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源结构与以往相比将发生较大变化,招生录取增加为春考、普通高考、学校单独招生等多渠道。针对生源结构的变化,如何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及专业教学标准的构建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深入开展“三教改革”,将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3.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职业教育不仅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也承担着通过技术技能的传承积累与创新服务社会的重任。学校近几年社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但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学校的办学优势转化为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优势,促进先进技术的转移扩散和转化应用,最终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4.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但是统一的信息数据库还未建成,各信息化系统之间还存在“孤岛”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工作。

(二)努力方向

1.强化办学特色,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学校将遵从高职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发挥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机制优势,以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对标优质校及“双高院校”,不断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升内涵,使专业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2.对接职业发展要求,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学校将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更新课程内容,建立突出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的课程标准,加大网上课程资源建设力度,强化校企联合开发课程,使课程质量明显提高、课程资源更加丰富,有力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加强双师素质培养,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将立足发展需求,遵循教育教学人员成长规律,以提升岗位胜任力为重点,制订并实施学校教学及管理队伍能力提升计划,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培养,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为重点,不断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

4.持续教学诊断与改进,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基于需求导向,通过学校、教师、学生、专业、课程五个层面的质量标准,制定并监控构建起决策指挥、质量标准、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测诊断和改进运行系统,进一步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5.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促进现代教学模式升级。

顺应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发展趋势,以“大教育观”的思维,通过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升级建设多媒体教室、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普及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建立健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全面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

九五至尊VI

2020年10月18日


校区地址:潍坊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教创新园区智慧南二街1000号 九五至尊VI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4016113号 鲁公网安备 37079102000104号